/
/
从光博会看激光技术发展趋势:“三超”之外 “超稳”将成下阶段核心发力点

从光博会看激光技术发展趋势:“三超”之外 “超稳”将成下阶段核心发力点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3-29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近年来,激光行业发展趋势凸显三超特征:超短脉宽,超大功率,超高峰值功率。而光至科技在这三超趋势中,融入了“超稳”理念,从而铸就其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独树一帜的差异化优势。

从光博会看激光技术发展趋势:“三超”之外 “超稳”将成下阶段核心发力点

【概要描述】近年来,激光行业发展趋势凸显三超特征:超短脉宽,超大功率,超高峰值功率。而光至科技在这三超趋势中,融入了“超稳”理念,从而铸就其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独树一帜的差异化优势。

  • 分类:新闻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3-29
  • 访问量:0
详情

近年来,激光行业发展趋势凸显三超特征:超短脉宽,超大功率,超高峰值功率。而光至科技在这三超趋势中,融入了“超稳”理念,从而铸就其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独树一帜的差异化优势。

本次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上,光至科技携全系列产品及七大激光新品惊艳亮相,充分展现自身在激光技术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创新能力。展会期间,维科网·激光有幸与光至科技营销副总朱星先生深度交流,共探光至科技近期技术硕果及未来的宏伟战略蓝图。

 

 

七大新品齐发,笃实先进光源定位

 

光至科技始创于2018年,已历近六载春秋,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精密制造”与“先进光源”两大基石,矢志不渝地履行着光源领域的本分定位。他们不断精进产品体系,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同时优化组织架构,实现自我进化,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

 

 

“目前,光至科技的产品体系已基本覆盖主流市场加工领域”朱总直言。光至科技初创之际,便以MOPA脉冲激光器为落脚点,构建起产品线之基。历经岁月沉淀,如今已拥有20W至2000W的完备产品序列,彰显其深厚技术底蕴。

近年来,光至科技锐意进取,不断拓宽产品版图,纳秒段红外、绿光、紫外产品线已渐趋完备,尤其是高功率固体纳秒紫外激光器,已形成系统化系列,并在市场上实现规模化销售,赢得广泛赞誉。此外,光至科技在纳秒短脉冲光纤绿光和纳秒长脉冲绿光等高端产品上亦持续深耕,力求以更全面的产品布局,引领行业潮流。

在展会现场,朱总也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带来的七大激光新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光纤激光器系列的MOPA 2000 W GMC激光器、50W光纤超快激光器、200W光纤纳秒绿光激光器、50W光纤皮秒绿光激光器;固体激光器系列的40W固体纳秒紫外激光器、20W固体纳秒绿光激光器;固体超快激光器系列的10-30W固体超快红外、绿光、紫外皮秒激光器。

激光清洗是大功率脉冲激光器应用的重要场合,在轨道交通、精密模具、船舶汽车等行业都有大规模的应用前景。此前,光至科技专门开发了100W到1000W功率段的GMC系列产品,而今更攀新高峰,推出了MOPA 2000 W GMC激光器。其采用多路合成方案,大幅提升激光输出的稳定性,单脉冲能量达到100mJ,峰值超过MW。此外,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MOPA 2000 W GMC激光器还提供了圆形和方形光斑的可选配置,给予用户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MOPA 2000 W GMC激光器

 

而在光纤激光器新品系列中,另有两款产品同样瞩目。50W光纤皮秒绿光激光器主要面向钙钛矿划线、3C标记、薄膜打孔等加工领域,通过保偏、锁模、放大与倍频技术实现光固混合平台下的首台光纤超快绿光输出,具有超强的功率稳定性,脉宽10~800ps可调,近衍射极限光束质量(M2<1.1)等特点;200W光纤纳秒绿光激光器主要面向玻璃打孔、光伏应用、铜箔切割、特殊标记等场景,其采用光纤放大和固体倍频混合技术路线,具有脉宽1~20ns脉宽可调、脉冲串模式、最大单脉冲能量达到200μJ等特点。

 

200W光纤纳秒绿光激光器/50W光纤皮秒绿光激光器

 

早在2022年,光至科技就已初步完成了纳秒脉冲激光器在红外、绿光和紫外三个波段的产品布局。在紫外产品部分,也是推出了40W大功率固体纳秒紫外激光器,其通过光学、结构应力、热场仿真设计,实现高光束质量、高稳定性输出,为PCB、碳素板等硬质非金属材料切割降本增效。

 

固体纳秒脉冲系列

 

在固体超快激光器的部分,光至科技最新推出的10-30W固体超快红外、绿光、紫外皮秒激光器,采用自研锁模皮秒种子,在放大后脉冲宽度和波形基本保持不变,具有功率RMS<1.5%的高稳定性,红外、绿光、紫外波长可选,适用于多种材料精密标记、表面织构、光伏应用等场景。

 

 

“目前,光至科技产品出货量正在持续增加。”朱总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纯光纤、纯固体、光纤固体混合三大平台技术,打造纳秒、皮秒、飞秒的红外、绿光、紫外和深紫外等各类中高端脉冲激光器。光至科技矢志在未来五至十年间,成为中国激光器行业的璀璨明珠,比肩国际巨头IPG、相干、通快,引领中国激光器行业矗立于世界之巅。

 
“三超”之外的“超稳”
 
激光器市场的竞争历来硝烟弥漫,近年来更是价格战愈演 愈烈,同质化产品层出不穷,对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然而,能够在这一激烈竞争中屹立不倒的企业,无不掌握着独特的发展秘诀。那么,光至科技在激光器领域发展的核心理念究竟是什么呢?朱总以“超稳”二字给出了答案。

在前文提及的“三超”方向之中,光至科技融入了“超稳”这一更为深刻的理念。所谓“超稳”,即功率长期稳定、光束质量长期稳定、功率抖动长期稳定等。在高端精密制造领域,这些超稳因素往往成为客户选择进口激光器还是国产激光器的决定性因素。

光至科技深知,超稳是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激光行业的技术路线已不再是难题,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技术的稳定应用。国产激光器与进口激光器的核心差距,也正在于此。光至科技将持续致力于技术的稳定性提升,努力缩小与进口激光器的差距,为国产激光器的崛起贡献力量。

对于未来备受瞩目的市场领域,朱总明确表示:“现阶段乃至未来十年,光至科技将持续聚焦以锂电、光伏、氢燃料为代表的新能源市场,同时积极拓展激光清洗和硬脆材料加工等行业性市场。”

能源用量是衡量工业文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经济稳健运行的基础动力源泉。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是一场不可逆转的长期变革,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将不断催生新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这些领域的材料处理、技术升级和产品制造,对激光这种高精度、自动化的生产力工具将产生更为迫切和巨大的需求。

目前,光至科技在动力电池、光伏、脆硬材料三大领域均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特别是在动力电池领域,其200-300W的MOPA系列产品自三年前便批量应用于注液孔清洗工艺,后续500W、750W、1000W系列产品也分别在高速极片切割、大圆柱焊接、电池毛化等关键工艺中成功导入;在脆硬材料领域,光至科技的高峰值光纤激光器更是在玻璃打孔和印度钻石切割市场大放异彩,分别实现了数百台和过千台的辉煌销售业绩。2023年,光至科技更是以超预期的业绩表现,实现开票销售额2亿。

 
奉行长期主义,助力行业打开新篇章

 

内卷一词近年来在激光行业中备受热议,但笔者以为,用此词来描述行业发展趋势略显偏颇。内卷通常用以刻画某一领域内竞争过度,导致参与者相互倾轧、内部消耗之状。然而,激光行业的演进更多体现在技术的持续创新、产品体系的深化拓展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进化上,而非仅仅局限于内部竞争与消耗。

近年来,激光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尤其是在激光技术应用领域的拓宽和激光器性能的提升方面。随着激光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通信传输等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市场需求亦呈持续增长之势。同时,激光器的性能亦在稳步提升,包括功率的增强、光束质量的优化、稳定性的提高等方面,这使得激光技术的应用更加高效精准、可靠稳定。

诚然,激光行业亦面临着一定的竞争与挑战,但总体而言,其发展趋势更多地表现为技术的革新与市场的拓展,而非单纯的内卷。因此,我们应以更加全面客观的视角来审视激光行业的发展,并期待其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朱总对此深表赞同:光至科技奉行长期主义,紧密结合市场实际需求,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精准捕捉行业发展的痛点,实现市场需求与研发创新的完美融合。正是这种有机结合的战略布局,使得光至科技作为行业的新锐力量,在近几年内能够迅速崭露头角,成就其快速崛起的辉煌篇章。

谈及光至科技未来的发展蓝图,朱总用了三个“抓”:抓产品、抓行业、抓团队。“展望2024年,光至科技将从三大方向进行深远的战略布局。首先,抓产品,我们致力于高功率MOPA、QCW、高功率紫外、绿光超快等多元品类的全面布局,分清主次,确保在产品性能上达到行业之巅;其次,抓行业,我们将继续深耕光伏、锂电、脆硬材料以及手机结构件、PCB等泛3C行业的核心需求,紧抓重点项目订单,确保市场领先;最后,抓团队,我们致力于打造一支学习型、狼性精神的团队,在拥有了战场与武器之后,更要打造一支敢打、能打、必胜的狼性营销团队,确保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每一个战场上,通过斩获一笔笔订单,带领整个团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再创辉煌。”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工艺应用

深圳办事处︰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甘坑社区甘李六路12号中海信创新产业城13栋A701
苏州办事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唯亭街道唯新路60号启迪时尚科技城38栋7楼707A

济南办事处︰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凤凰路2116号海信创智谷1号楼1101室

版权所有:武汉光至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证000000号